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欢迎来到乐米体育app下载欢迎新老客户来电合作洽谈!
充气帐篷生产厂家优良品质 厂家直供
全国咨询热线:17332771111
企业动态

    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已致134人遇难 救援结束转向伤员救治和群众安置

    时间: 2024-02-19 07:37:20 |   作者: 乐米体育app下载

      青海金田村受地震影响,多处房屋受损。20日中午,在金田村应急安置点帐篷外,部分受灾村民正在搬运救援物资。

      12月20日,甘肃省抗震救灾指挥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并通报,截至19日下午3时,积石山县6.2级地震的救援工作已基本结束,相关工作重点转为伤员救治和受灾群众安置工作。截至20日上午9时,积石山6.2级地震已造成甘肃省113人遇难,782人受伤。截至12月20日16时,积石山6.2级地震已造成青海省海东市21人遇难,198人受伤,13人失联。目前对失联人员的搜救仍在紧张进行中。

      在受灾群众转移安置方面,截至目前共临时避险转移安置20457户、87076人,紧急调拨帐篷、棉被、帐篷灯、折叠床、防潮垫等应急救灾物资128830件,组织调配馒头、方便面等食品和生活物资,确保受灾群众有衣穿、有饭吃,不挨饿受冻。

      在抢修抢通基础设施方面,目前高速公路、甘肃省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已全部恢复通行,所有受灾群众全面恢复用电,全线电力供应平稳,因地震和电力中断影响退服的314座基站已全部恢复,两条通信光缆已全部抢通。

      记者从甘肃省抗震救灾指挥部获悉,截至20日9时,积石山6.2级地震已造成甘肃113人死亡,782人受伤。

      记者从海东市地震灾害现场应急处置指挥部了解到,截至12月20日16时,地震已造成海东市21人遇难,198人受伤,13人失联。目前对失联人员的搜救仍在紧张进行中。

      记者从国家消防救援局获悉,截至20日16时,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共出动2042人、381车、41犬参与甘肃临夏积石山6.2级地震救援。甘肃、青海两地消防救援力量已对受灾地区的19个镇、94个村、64个社区、8240户开展全面排查搜索,摸排危房2993间、地质灾害隐患点487处,共营救被困人员81人、疏散6667人,搭建帐篷702顶,排危除险671处,协助清理废墟、淤泥7730余立方米,搬运物资154.3吨,抢救财产价值1650余万元,为灾民安置点配备灭火器460具,开展防火检查巡查57次,开展助民服务80次。

      截至12月20日08时00分,共记录到积石山6.2级地震后余震423次,其中3.0级及以上余震10次,分别是6.0至6.9级0次,5.0至5.9级0次,4.0至4.9级2次,3.0至3.9级8次;3.0级以下余震413次,分别是2.0至2.9级29次,1.0至1.9级104次,1.0级以下280次;目前最大余震4.1级,距主震约14公里。

      记者20日从住房城乡建设部了解到,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后,住房城乡建设部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已派出专家组指导支持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应急评估工作。

      住房城乡建设部紧急抽调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方面的专家9人,组成住房城乡建设部抗震救灾专家组,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人员带队已赶赴甘肃灾区,指导支持灾区开展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受损情况摸排、房屋建筑应急评估、市政设施抢险抢修等工作。地震发生后,甘肃、青海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迅速行动,组织专业方面技术力量赴灾区开展震后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应急评估,截至19日晚,已分别组织319名和169名专家和技术人员在灾区开展工作。

      “车在前面开,‘泥石流’在后面追,从来就没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当杨忠强跑到很远处的时候回看,发现这股“泥石流”竟突然停下来了。

      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与该县相邻的青海省海东市三个县受灾。村民以为的“泥石流”,其实就是地震引发的砂涌。在青海海东民和县中川乡金田村,这场砂涌导致13人失联,其中还有一名孕妇。

      人们在震后与砂涌赛跑,幸好救援力量及时赶到。寒冬深夜,金田村附近的公路上,前来救援的大货车和挖掘机来来往往,通宵未停。青海蓝天救援队相关负责人马兴军告诉南都、N视频记者,“我们有24名队员在现场,准备通宵赶工,当晚要搭好几十顶帐篷。”寒夜过去,救援继续。

      地震发生的时候,金田村村民杨忠强一家正在酣睡,被地震惊醒的他,连衣服鞋子也没有来得及穿就往屋外跑。

      邻居们都叫喊着,互相提醒:“快跑!‘泥石流’来了!”开车的人去开车,互相拉着就开始逃命。

      “车在前面开,‘泥石流’在后面追,明明已经是昨晚的事情,我现在说起来都还毛骨悚然,恐怖得没话说了,从来就没经历过这样的事情。”杨忠强对南都记者说道:“当时‘泥石流’下来之后速度变缓了,若不是这样我们也逃不掉。”

      “我们就四处跑嘛,等它到了我们房子的时候,我们已跑很远了。”杨忠强向南都记者回忆,当时那股“泥石流”突然停下来了,“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高级工程师韩颜颜解释,许多大地震发生后,都一定会出现所谓的“砂涌现象”。在强震发生之后,由于地壳的震动,地下深处的含水沙土会进行一种强烈液化的现象,这种液化的沙层,会沿着一定的通道,受到挤压,直接达到地表,形成“砂涌现象”。

      19日晚,金田村村民杨寿林告诉南都记者,地震发生时,砂涌几乎就是同时来了。他的家在远处,他哥哥的家就在砂涌发生的地方。

      当晚,他看到村里主路上的树木噼里啪啦地倒下来,那时还不知道是被泥沙卷倒的,只觉得危险,赶紧打电话给正从村里跑出来的哥哥:“别往主路跑,往西边去。”

      杨寿林自己开车到哥哥一家跑出来的地方,接他们到了自己家门口,“也不敢进去了,就在门口,大家一起坐在车上取暖。”

      逃离砂涌的这天晚上,杨忠强和家人邻居们就聚集在村里露天空旷的地方。零下十几度的寒夜里,他们捡来一些柴火,靠着人们聚集起来的体温和这些柴火烧出的火苗,就这样一宿没睡熬过了震后的第一夜。“没法休息,不敢休息呀,一直睁着眼睛到天亮。”

      和杨忠强一样从地震和砂涌中逃脱的,还有金田村村民杨寿全。19日23时接受南都记者正常采访时,杨寿全正和一家人坐在车中取暖。地震震碎了他家里的玻璃,也让10年前盖起来的木头房子生出裂缝,“那些缝大得很”。

      杨寿全告诉南都记者,紧随地震而来的“泥石流”并没有冲击到他家,家人都平安健康。他说,金田村的村民们大多平安,“除开三户人家,他们没跑得赢”。

      三户人家13个人,这是金田村截至12月19日失联的人数。“金田村共1836人,414户”,金田村村干部吴芬梅告诉南都记者,这三户中,一户有5个人失联,另外两户都是4个人。“有一个户主的配偶、妈妈、小姨子都失联了”。

      在失联者中,有一名孕妇。吴芬梅告诉南都记者,“她肚子挺大了,这次是回娘家”。

      杨忠强告诉南都记者,他原本在村里经营着一家小商店,12月19日天亮后,他回家一看,“家全都被淹没了”,粮食、鸡、猪、劳动工具、电动车,全都覆在泥沙之下。

      吴芬梅告诉南都记者,“这边的房子都开裂了,我们没办法在房子里面住。”这一夜,失联者家属及其他村民被安置在应急帐篷里,“我们保暖用品和食品都比较缺乏。暂时没有比较大的安置点,只能让大家先住在帐篷里面。”

      突如其来的地震和砂涌,让金田村的生活陷入停滞,低温、停水、信号断掉成为全村村民需要面对的难题。吴芬梅等村干部忙着清点、转运物资,跟进救援,协调安置等工作。

      19日深夜,南都记者拨通了金田村党支部书记杨德录的电话,但由于灾后工作太忙,他只能匆匆应答两句。

      在当地媒体前年的报道里,杨德录曾自豪地介绍,“在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实施后,村民们热情很高,热情参加建设,有机械的只收取一点燃油成本,有苗圃的提供苗木,有劳力的出劳力,老人们主动承担起广场湿地环境管护,力所能及出工出力,携手共建美丽乡村。”

      人们忍住眼泪,投入救援。“能救出来一个就是一个,现在我们所有的青壮年都是抱着这个态度。”村民杨寿林说:“积极地配合重建家园。”

      杨忠强告诉南都记者,12月19日上午,在正式的外部救援力量到来之前,村干部、县干部们组织大家在泥泞中搜寻失联者。

      砂涌过后到处是软陷的泥,人要走进村里,却无从落脚。所以他们找来石块、木板铺在泥沙上,“踩着板子”进村寻找亲人和朋友。

      村民杨福胜告诉南都记者,村里有几个干工程的老板,凑钱给大家买来面条,19日中午,他们在村里空旷地方支起大锅,村里所有人一起吃的大锅面。

      后来,救援力量陆续抵达。挖掘机开进了村里,清理地震引发的砂涌;大货车开进了村里,送来了帐篷、棉被、折叠床、军大衣、即食食品等物资。

      村民杨寿全向南都记者介绍道:“今天(19日)人多得很,消防、公安都来了,还有无人机。”

      应急管理部19日18时57分消息称,地震发生后,应急管理部针对灾害应对实际和灾区救援需求,紧急启动中央企业应急联动机制、军地抢险救灾协调联动机制和航空救援协调联动机制,迅速统筹调派应急救援力量增援灾区。

      12月20日凌晨,金田村的村民安置点依然灯火通明,一蓝一白两排帐篷内已经陆续有村民住进去。

      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冬夜里,杨寿全快步走到安置点,给南都记者发来了现场的照片。

      照片里,一位穿着粉色棉衣的母亲抱着孩子坐在帐篷里,身旁的桌子上放着一个烧水壶,桌子底下有三盒吃完的方便面。母子旁边还有别的人,都坐在小矮凳上,抱团取暖。

      为了帐篷里的人取暖,帐篷外的人没有停下脚步。19日晚,青海蓝天救援队马兴军向南都记者介绍,灾情发生后,青海蓝天救援队第一时间赶到地震现场,给受灾群众搭建应急帐篷。

      目前,青海蓝天救援队有24名队员在救援现场,已经搭建了几十顶帐篷。“我们还在继续搭建,今天晚上肯定会干通宵,因为当地气温比较低,早点搭建好,让乡亲们能早点住进来。”马兴军说。

      据马兴军介绍,“帐篷搭好后,马上就给大家把炉子、被褥都给配齐。”一个帐篷里能够住三四个人,有的是打地铺,有的是睡行军床,有了烧起炭火的炉子,帐篷里升起能抵抗寒夜的温度。

      本地村民杨福胜和专门从县城过来帮忙的杨进峰忙活了一天。在地震发生的当晚,他们靠着从小树林拿来的树枝烧火取暖。

      为了度过震后第二晚,他们19日下午便开始帮忙签字领物资、搭帐篷。在他们看来,大家都还年轻力壮,主动帮忙能让老人和小孩得到照顾。

      还有村民选择在车上过夜。“我们现在就在离‘泥石流’发生的地方五十米左右的地方,在车上坐着。”19日22时许,杨忠强在电话里告诉南都记者,从家里跑出来时什么也没带,他们收到了一些床单被子等物资。

      杨寿全也准备回车上歇着。他已经在车内铺好了“床”,准备带着女儿、外甥一起凑合睡一晚。

      路边有人在生火烤火,几个人围在一起,也有一个人坐着的。已经是第二天凌晨,杨福胜与杨进峰还没休息,看着帐篷外仍在忙碌的救援队,二人“不打算睡了”,“准备继续帮忙搬运物资”。

      采写:南都记者 向雪妮 陈燕 郑璇真 见习记者 周敏萱 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南方+

    本文标签:
    热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