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福建省三明市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映入眼帘的是“满目青绿”。在该遗址的船帆洞内,有一片由石灰岩砾石铺就的人工石铺地上,面积约120平方米,被古建筑专家称为“人类史上最早的室内装饰工程”,配套有5米长、沿洞壁走势开掘的排水沟槽。4万年前,古人类可使用钙板层天然倾斜面,将水引进13米深的地下漏斗,到达杰出排水作用。
“这说明四万年前的古人类现已懂得改造寓居环境,他们用最原始的东西完成了‘人类史上最早的室内装饰工程’。”万寿岩遗址博物馆宣教科负责人杨骏徽说。
1999年9月,考古队在万寿岩开掘出这片约120平方米的人工石铺地上,以及巨貘等40余种哺乳动物化石,均属万年前的灭绝物种。
作为200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万寿岩遗址向每一位到访者诉说着远古人类的生计才智。“可是从前,这儿藏着一段从几乎湮灭到重焕活力的往事。”杨骏徽说。
在船帆洞内发现的距今四万年的人工石铺地上为国内初次发现。人民网 李昌乾摄
从20万年前至3、4万年前,都有不同时期的远古人类在万寿岩遗址日子,他们在这儿保留了很多日子信息。人民网 李仅有摄
杨骏徽介绍,万寿岩的石灰岩储量大、质量佳,可作为炼钢所用的沉淀剂和助溶剂。自上世纪70年代万寿岩挖掘权被买断后,当地生态环境和资源遭到损坏。
作为三明钢铁厂的石灰石质料挖掘场,大规模的爆炸挖掘作业在万寿岩继续进行,爆炸点间隔遗址窟窿缺乏百米,危及前史遗址安全。但是,一旦中止挖掘,前期3亿元的出资近乎“打了水漂”,钢铁厂还面对停产危险,很多周边居民也将遭到作业影响。
彼时,摆在当地上前的,是“怎么权衡文明遗产维护与经济发展的联系”的“必答题”。
2000年伊始,一份来自福建省人民政府的重要批示“一锤定音”,将万寿岩遗址“从炸药包上抢救了回来”。终究,不只万寿岩整座山体得以保存,还避免了后续有或许发生的工业污染,看护了一方“绿水青山”。
灵峰洞相对高度约37米,考古开掘面积230平方米,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发现最早的旧石器时代窟窿遗址,把福建有人类活动的前史提早了近20万年。人民网 杨灏昱摄
本年恰逢万寿岩遗址考古发现25年,这座熟睡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见证着三明维护生态环境的决计与定力——当地一直厚实稳健地展开万寿岩遗址的维护、研讨、使用作业,完善提高园区路途、文明广场、游客服务中心、标识体系等配套设备,推进万寿岩遗址建成福建省仅有的旧石器时代专题博物馆。现在,碧波、青山、岩洞、田园与文明在重获活力的万寿岩遗址融合相汇。作为考古开掘的展现园,这儿仍留存着当年石灰岩挖掘痕迹,警醒后世注重生态维护。
多年来,三明一直紧记“青山绿水是价值连城”重要嘱托,深化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继续做优生态环境,尽力当好生态文明建造“优等生”。 2025年1~7月,三明市区大气优秀天数份额99.1%,全省榜首;全市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
在三明,“绿水青山便是金山银山”理念一脉相承,万寿岩遗址维护仅仅三明做优生态环境很多事例的缩影,从险遭损坏到重获活力,优秀的生态环境为文明遗产的“重生”与传承奠定根底、铺就路途,为子孙后代留下生态珍宝。(李仅有、李昌乾、杨灏昱、实习生林翔)